【太行深处,有一种刘姓取名,叫“树名”】
作者:刘听松
一、
山西左权县芹泉镇,逢农历四九赶大集。
集市最深处,槐树底下蹲着一位削柳木的刘姓老汉,面前摆的不是山货,是一摞发黄的毛边纸。纸上写的不是药方,是姓名。
老汉叫刘树名,今年七十九。
他这一辈子只做一件事:给刘姓娃娃起名字,而且只在每年惊蛰到清明之间接活,一天只起三个,收价三十三,取“三生万物”之意。
刘树名起名,不靠八字,不问风水,只问三句话:
娃娃落地时,院里第一棵发芽的是什么树?
产妇第一眼看见的是哪座山?
产房里最响的声音是什么?
他把答案写在纸上,像拆一副卦,又像拆一副家谱。
最后一笔落成,名字念出来,在场的人先是一愣,再一拍腿:
“咦,这名儿像早就在家谱里等着的。”
二、
刘树名的曾祖父,光绪年间在辽县做木税吏。
那年太行山闹旱,饿殍遍野。
曾祖父奉命押运一批皇木进京,走到邢台地界,碰到一群逃荒的流民。
领头的是个姓刘的寡妇,怀里抱着刚出生的男婴。
曾祖父把随身带的干粮分给寡妇,又把自己名字里的“树”字给了孩子,说:
“树在,人在;树死,人还能活。咱刘家人,得先给树留条根。”
孩子活下来了,名字就叫“刘树活”。
后来,刘树活长大,回到太行山,带着族人在荒坡上种了三万棵橡树。
树成林后,刘家定下一条祖训:
“凡我刘姓男丁,取名须与树有关,以志木德。”
自此,刘家每一代都有“树名”。
三、
刘树名起名,讲究“四不”:
一不用“松柏”,因官府征木,松柏先伐;
二不用“桃李”,因桃李易夭,怕孩子不寿;
三不用“杨柳”,因杨柳轻浮,怕孩子无根;
四不用“桑柘”,因桑养蚕,蚕死丝尽,寓意不吉。
他偏爱五种树:
栎、槲、棫、樗、栾。
皆是太行山野生杂木,材质粗,长得慢,却耐旱耐火,虫不蛀,根须抓石。
刘树名说:“人如杂木,不求成材,但求成林。”
四、
2019 年春天,我在芹泉镇蹲了半个月,记下他起的九个名字:
刘槲声
娃娃落地时,院角的槲树被山风吹得哗啦啦,像有人在拍巴掌。
刘棫山
产妇第一眼看见的是北面的笔架山,山顶有三块巨石,像古书里说的“棫山”。
刘樗守
产房最响的声音,是接生婆用指甲划破窗纸的声音,刺啦——像樗树剥皮。
刘栾归
娃娃哭的第一声,窗外栾树的红花落了一地,像迎亲的队伍回头。
刘栎迟
生他的时候,产程拖了十个小时,栎树才慢悠悠地发芽。
刘槲眠
槲树下睡着一只花斑狸,接生婆说那是山神派来的保姆。
刘樗野
孩子落地不哭,窗外樗树却哗地落下一群麻雀,像替他哭。
刘栾听
栾树上有布谷鸟,一声一声叫“不哭、不哭”。
刘栎止
最后一笔写完,老狗在栎树下打了个喷嚏,像盖章。
五、
刘树名说,名字起完,还要“埋名”。
他让家人把写着名字的纸条卷成一指宽,塞进一段干透的槲树枝里,再埋到娃娃出生时第一棵发芽的树底下。
“名儿在土里长三年,长到孩子断奶,再刨出来烧掉,灰撒在树根。
这样,娃娃一辈子不会丢名,也不会忘本。”
六、
去年腊月,刘树名病重,喊我去见最后一面。
他躺在炕上,枕头边放一根新削的栾木杖,杖头刻着五个小字:
“树名未了矣”。
他说:“我死以后,刘家树名怕是要断。
年轻人不信树,信手机,信算命软件。
你给写个东西,让外面的人知道,太行山里,原来还有这一支刘姓,是靠树活着的。”
我点头。
他又说:“别写我神,写树神。
树比人长久,名比人命短。
人死了,树还在,名就还在。”
七、
今年惊蛰,我再去芹泉,集市还在,槐树还在,刘树名却没了。
树下蹲着他孙子,二十七岁,在南京读林业硕士。
面前摆着一块二维码,扫码付钱,起名“刘树名 2.0”。
我问他:“还埋名吗?”
他笑:“不埋了,现在流行云端备份,树死了,名还在服务器里。”
我想了想,没扫码。
转身去山坡,找到那棵老栎树,刨开土,里面空空的,没有槲树枝,也没有纸条。
只在树根底下,发现一枚小小的绿芽,像刚睡醒的婴儿,怯生生地顶着一片土。
我蹲下来,对它说:
“你好,刘树名。”
——完——
【后记】
本文所有人物、地名、树木名均经过方言音转写处理,如有雷同,实为太行山深处另有其人。
如需转载,请注明出处,并请在文末为“刘树名”三个字点一盏树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