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写给每一位在深夜抠脑壳的自媒体人
很多人一上来就抱着狂啃,结果憋出“瑶光雪妍”四个字,自己读着都别扭。
先停一停,想想你的产品最终要躺在谁的化妆台上:
18-24岁小镇贵妇? 她们刚刚尝过人生第一支贵价精华,名字里带一点“轻”“微”“气泡”这种空气感,比“御颜”“臻萃”更能让她们心动。
30+的轻医美用户? 她们愿意为“胶原直充”“即刻紧塑”这种带功能暗示的短语买单,却不一定再为“仙气飘飘”停留。
成分党理工女? 你直接上“5D玻尿酸”“17.5%VC-IP”,比“雪精灵”有效一百倍。
所以,起名第一步不是造词,而是“画人”——把目标人群像拍证件照一样钉在墙上,再开口说话。
打开百度指数,随手搜一圈近期飙升词,你会发现:
“屏障修护”+127%
“以油养肤”+96%
“早C晚A”+88%
这些词就是免费流量。把它们拆成两半,再拼接成新名字,既蹭热度又不撞车:
屏境
养油日记
晨C暮A
小技巧:用Excel把热度词纵向列A,把意象词横向列B,交叉组合十分钟能刷出200个不重复的新名字。
人类的大脑天生排斥书面腔。
同样是修护面霜,“厚脸皮霜”就比“臻颜屏障修护菁华霜”更容易被弹幕记住。
再举个例子:
书面腔 | 口语化升级版 |
---|---|
水凝沁润修护乳 | 爆水奶 |
多维紧致淡纹眼霜 | 熨斗笔 |
植萃舒缓安瓶 | 绿灯瓶 |
口语化不是low,而是把传播成本打下来。 读者在评论区打出“厚脸皮霜”四个字时,品牌就完成了一次自来水安利。
名字里如果能自带画面+味道+触感,就像给大脑插了HDMI线:
柚子汽霜:一下子冒出碳酸气泡的嘶嘶声,味道是剥开柚子皮那一阵清苦。
燕麦被窝面膜:把“绵软”“安全”“治愈”全塞进被窝的意象里。
晚香玉砰砰水:砰砰是拍打声,也是皮肤喝饱水的拟声。
记住:形容词>名词>动词。
“砰砰”是动词,但放在名字里就成了最鲜活的形容词。
很多自媒体人死在最后一公里——名字想破天,商标一查已被抢。
这里给三个土办法:
去商标局官网把45类03小类下载到本地,Excel模糊匹配,秒筛重名。
把核心词拆拼音,再任意调换字母顺序,比如“xiancao”→“caoxian”,通过率瞬间高。
加无意义后缀,-ode、-ique、-ary,既国际化又容易过审。
自然物 + 情绪词 + 功能暗示 = 不撞车的安全牌
苔藓 + 深呼吸 + 修护 = 苔息修护精华
海盐 + 午后 + 微光 = 海盐午光身体乳
雪松 + 逃跑 + 计划 = 雪松逃跑面霜
把公式写在便利贴贴屏幕边,灵感像水龙头,拧开就有。
注:仅作示例,注册前请二次核查。
雾岛紫苏水
棉上跳伞霜
青提不眠乳
碎雪邮差面膜
野柚上岸精华
云杉拖延水
白茶回档眼霜
月桂短路霜
星光开荒油
海岸翻新面膜
护肤品起名,说到底是一场“把科学翻译成情话”的修行。
别把消费者当数据,把他们当成深夜还在刷你推文的朋友——谁不想在疲惫生活里,被一个温柔的名字轻轻接住呢?
祝你今天也能灵光一闪,想出那个让人忍不住截图转发的好名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