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自媒体人写给自媒体人的实战笔记
先别急着翻字典,先翻自己
每次有人问我“到底怎么起一个好名字?”我总会先反问一句:“你打算拿这个名字干嘛?”
给娃上户口、给公司拿融资、给小红书账号涨粉,这三件事的难度系数完全不是一个量级。把场景先钉死,后面的方法才不会跑偏。
把灵光“拆”成三瓣
我自己常用的“三瓣法”,其实就是把灵感掰开揉碎再重组——别怕麻烦,好名字都是这么磕出来的。
拆字音
把姓氏或关键词直接“拆”成拼音碎片,再重组。
举个真香的例子:有位宝妈姓谢,把 xiè 拆成 x-iè,顺手就捏出了“熙烨”——既有光,又有火,孩子夜里起床喝奶都自带氛围灯。
同理,姓林直接拆成“木+木”,再加点想象,就能蹦出“梵”“栖”“森”这种一看就想关注的ID。
拆字形
把一个字写得“四分五裂”,再像乐高一样拼回去。
李→木子,贾→西贝,随手一拼就是“木子言”“西贝酱”,既有梗又抗重名。
拆字义
把关键词翻译成英文、古文、小语种,再音译回来。
“月亮”→Luna→“露那”,美妆账号秒变高级感;
“自由”→Libertad→“利伯塔”,潮牌T恤印在后背都带风。
把搜索引擎当“照妖镜”
名字再好听,百度一搜前10页全是同行,直接凉凉。所以我养成了一个强迫症动作:
每蹦出一个备选,立刻去百度+微信指数+微博+小红书四连搜,看:
有没有重名公司或商标
下拉框里有没有负面联想
同名账号粉丝量级如何
如果前三页都是0关注的小号,恭喜你,捡到宝了;
如果蹦出来一个500万粉的头部,赶紧放手,别做炮灰。
口语化“三问”快速自检
用方言喊三遍,会不会变味?
输入法连打三次,能不能一次过?
让60后老妈读一遍,她会不会皱眉?
给不同场景配不同“外挂”
宝宝名:五行八字、生肖偏旁全部拉满,再翻找典故,注意避开谐音坑,例如“杜子腾”“范统”这种童年阴影。
公司/品牌名:先把行业关键词写成10个英文、10个拼音、10个 emoji,再交叉组合。苹果、小米、盒马鲜生都是这么玩出来的。
自媒体账号:把核心关键词+情绪词+数字混剪,例如“30岁野厨”“拆快递的猫”“100个早安文案”,既精准又能蹭搜索流量。
彩蛋:临时抱佛脚的5个工具
古诗文网:搜意象,5秒蹦出10个典故。
公安重名查询小程序:宝宝上户口前最后一道保险。
商标局官网:公司注册前必查,省得收到律师函。
网站名称生成器:随便丢关键词,AI给你100个灵感。
微信指数:搜一下就知道这个词最近火不火,别起个过气网红名。
收个尾
说到底,起名没有玄学,只有“场景+拆解+搜索+口语测试”这四步循环。
把这套流程跑三遍,你手里至少能攒下5个能注册、能过审、能涨粉的好名字。
剩下的?
交给时间,交给市场,交给那个会在深夜刷到你内容的陌生人。
祝你起个好名,也祝好名早日成就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