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档口起名:一间无名铺子如何靠三个字,把整条街的生意都抢走?】
作者:阿档
首发于「档口江湖」微信公众号
转载请先私信授权
一、先讲一个真事
广州十三行,一位潮汕阿姐租了间3平米的转角档口,专做外贸尾单卫衣。档口没装修,灯光惨白,模特歪脖子,怎么看都是“三天倒闭相”。
可怪事来了:开业第三天,整条4米宽的通道被拉小推车的人堵死。问他们找哪家,答案出奇一致——“去『毛三万』。”
“毛三万”既不是网红,也不是档口编号,只是阿姐随手写的一块泡沫板。
后来我跟她熟了,才问出缘故:
“毛”是潮汕话“无”的谐音,暗示价格低到“无毛可拔”;
“三万”是档口租金——她赌口气,要把一年36万租金赚回来;
最绝的是,这三个字粤语读起来像“冇三蚊”,路人听完就忍不住进去“捡死鸡”。
一个名字,把地理位置、价格暗示、地方梗全塞进去,还自带传播钩子。那天我意识到:
档口起名不是玄学,是一场0.3秒的决定战——消费者在离你3米远时,名字能不能让他脚步偏15°。
二、为什么99%的档口名字都白起了?
只写品类,不写“利益”
“杭州丝绸”“韩国饰品”“新疆红枣”……这种名字在批发市场等于没名字。
消费者不是文盲,他知道你卖什么,他需要你给他一个“买你的理由”。
用店主小名,不叫品牌
“阿芳鞋业”“小丽包包”听起来亲切,但传播半径不超过菜市场。
迷信“爆款词”
动不动就“ins”“轻奢”“同款”,烂大街到像牛皮癣。平台屏蔽词库一更新,你连搜索都搜不到自己。
三、档口起名三字诀:钩、钉、锚
我跑了7省12个批发市场,翻了1140个档口招牌,总结出最管用的3个套路。
1. 钩——3秒勾住注意力
在批发环境,消费者平均给每个档口的时间是3.3秒。名字里必须有一个“视觉钩子”或“听觉钩子”。
视觉钩子:颜色冲突、数字夸张、动词。
听觉钩子:押韵、谐音、爆破音。
例:
东莞大朗一家做针织衫的档口叫“针不戳”,粤语读起来像“真不错”,北方人听了也觉得好玩,抖音探店号自动上门。
2. 钉——把卖点钉进名字
别把卖点写在副标题,没人看。直接融进名字。
低价钉:“19块9仓库”
速度钉:“当天发”
稀缺钉:“最后100件”
例:
深圳南油原单店“尾货星期三”,只在周三上新,名字就是时间表,客人怕错过,自动调闹钟。
3. 锚——让名字成为记忆锚点
锚点可以是地点、数字、反差梗,只要能被复述。
地点锚:“三元里皮具”
数字锚:“3000公里外”
反差锚:“一米八矮子哥”
例:
成都荷花池有家“1米3高妹”,店主真身高1米3,专做小个子裤。买家秀里全是“我比店主高10cm,裤子居然不用剪裤脚”,传播力爆表。
四、实战:从0到1给一间新档口起名
背景:杭州四季青新开档口,做日系小众女装,均价180元,店主是95后海归,想在直播+实体双赛道起盘。
钩:日系=治愈=猫,用“猫”做视觉钩子。
钉:小众=稀缺,用“限定”钉住。
锚:直播时代,需要口语化锚点。
最后名字:
“猫罐头限定社”
猫罐头=日系软萌,一听就想戳开看看;
限定=稀缺感,180元的价格瞬间合理;
“社”字让买家自动代入“社员”身份,复购率提升。
开业一周,抖音同城榜冲进TOP20,线下阿姨也会问“猫罐头在哪”,记忆锚成功。
五、避坑指南
不要侵权:
“优衣库折扣”“ZARA代工厂”这种擦边名,平台第一次警告,第二次直接封店。
不要生僻字:
“龍巭朤”确实独一无二,但客户手机打不出字,口碑直接腰斩。
不要过度承诺:
“全网最低”一旦被发现贵1块钱,差评反噬。
六、彩蛋:三个可立即抄走的档口名
做中老年妈妈装: “妈呀显瘦”
做义乌小商品尾货: “按斤称玩具”
做佛山家具工厂直营: “木头人42号”
七、写在最后
档口起名这件事,小成本,大杠杆。
一个好名字,能在0.3秒内完成“注意—兴趣—记忆”三连击,让租金转化率翻倍。
下次路过批发市场,别再随便写“广州女装”了。
记住:你不是在起名字,你在给消费者一个偏15°脚步的理由。
如果你正准备开档口却卡在起名,评论区留下品类+人群+最大卖点,我会挑3个免费帮起。
——阿档,2025.8.18凌晨,写于广州十三行对面7㎡出租屋